班级生活中的“三统”
“三统”,即道统、政统和学统,是第三代新儒家的概念。上面的每一个关键部分,都是专门针对先秦儒家的修正。
这三者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能够如何体现呢?
首先说“道统”。毫无疑问,良好的道统对于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,对于每一个个体也是如此。急功近利的教育体系通常不会注意到这一点,但道统正是立人的道德主体,它追问并反复以不同的答案回应“在世的终极问题”,最终成为一个人思想深刻性和精神高度的源泉。这是一以贯之的,从先秦儒家到现代,从中国到西方,人们都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回应道统的问题,因此我不再过多赘述。
再说“学统”。学统其实一直都很容易被误解,它与学习的关系是什么?与西方的科学技术又有什么关联? 一种简单的解释方法是,将学统视为代表科学技术、科学知识、实用信息和技能的象征。这无疑是中国过去发展中所欠缺的,也是近代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”后带来的必然反思。
然而,仅仅如此吗?
难道人类所有科学的背后只是知识吗?显然不是。任何已有的知识加起来,都不可能比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更重要。如果人们仅仅倡导知识,那么践行这种思想的最佳方式,就是确保每个人将所有已有知识牢牢记住。然而,这样又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怎样的未来呢?如果止步于此,人类社会将枯竭、衰亡。
而能够拯救人类社会于这种未来的,不是任何具体的知识,而是人类对智慧的热爱、对真理的追求,以及不断渴望新的探索、新的发明与新的创造的激情。正是这关键的“从零到一”的创造,才真正赋予了学统生命力。
因此,学统并不完全与“学习”对应,而是需要区分究竟是怎样的学习。如果只是机械的背诵记忆,那学得再好,也恰恰与学统背道而驰。
所以,在班级中倡导真正的学统,就是倡导真正自由的创造和内在驱动的探索。
那么“政统”呢?
在班级中,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是将政统视为班级管理,即如何让整个班级井然有序地运行,让学生不调皮捣蛋,让违反班规的人受到适当的惩罚。
然而,经过对这个问题的反复探讨,我们现在都很清楚,这更像是法家的“法制”,而不是真正的政统。真正的政统必须从天赋人权出发,以保障人的天赋人权为目的。
但在我们的教室里,真的需要这样的治理方式吗?真的有人能侵害我们最基本的权利吗?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们所实践的似乎并不是真正的政统,而仅仅是学习和探索了相关领域的成果,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道德人格。
但需要明确区分的是,究竟防御何种程度的侵害,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制度保障呢?当然,谁都不会否认,一个国家集体关注的是政治问题,因为它保障的是基本的生命、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。然而,作为一个班集体,一旦我们以集体的形式聚合起来,就一定会追问: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集体?每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部分自由和权利,换取这个集体在大家都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变得更好、更符合每个个体的需求,这就是一种政统的思维。或许这一过程的最终目的的确是学习,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地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,但这也是在实践中学习,是在政统中学习。
从三者关系的角度来看,这个问题会更加清晰。这三者是互相补充的。道统具有引领性,它是对关键问题的持续深入思索,决定存在的境界和深度;学统具有拓展性,在水平维度上不断创造,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世界;而政统则渗透其中,一个理想的治理总是低调而不显眼,但正是在这种不显眼中保障了每个个体的权利,确保社会的和谐,进一步为每个个体的自由创造提供空间。
我们班级的自治不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吗?其关键目标和一切手段的指向,都是让每一位同学在这个集体中更自由地创造。它同样是我们班级沉默的基石和无形的空气。
澄清这三者的误会,而更好地专注其发展,就是通往班级自治新局面的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