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超越之路
大部分哲学思想都有社会的关怀,即使向道家这样从根本上是反社会和反文明的思想,仍然有其理想王国:小国寡民、鸡犬相闻的世界。因为无社会也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方式。
到了高中,我们不断接触一些更具有哲学性的思辨,去阅读一些更具有涵养的原典,不断在更多中哲和西哲的课程中寻找自己生命的方向,但是在这种思考中,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就是:我们作为一个集体,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子?我们又怎么样能够成为理想中的那个样子?
我想畅想最后的样子,是大家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。毫无疑问,我们汇聚在这里,一定希望形成一个更互相促进的集体。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能够在学术上达到通透,在互动中成为一个具有民主精神的个体,和一个生命力澎湃,拥有爱的能力的自由的灵魂。
正是抱着这样的愿望,我们才开展了班级自治这样的尝试。有很多原因可以支持这一点:他是对大家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锻炼, 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真正民主精神的一种培养,而最重要的,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发展与人格的尊重。在理想状态下,班级自治应该完成上面的愿景。
然而到了现实中,我们出现了许多问题。
首先,最初的班级自治很快就倾向效率化:一个集体想要尽快地达成秩序,使用明确的奖惩制度一定是最高效的。因此,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开始变成了互相关联的复杂的奖惩,而形成了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模式。
其次,在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模式下,规则就必须要变得非常严密,没有漏洞和包含所有情况。于是整个班级的规则就不断复杂化,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琐碎化,最后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对付琐碎和极其无趣的日常上,这无疑浇灭了许多同学对班级自制的热情。
显然,虽然上面两个问题,第二个问题才是显现的最清楚的,第一个问题反而表现为高效率。可稍微分析下就能发现:第一个问题才是更为基础和致命的。
关键就在于,胡萝卜加大棒的模式违反了我们班级自治的初衷,他没有真正的发展每一个人,更没有培养每一个人自主和自由的精神,反而是对人的物化。这样的奖惩机制就是在不断地调动和利用人的本能,并且放大这种趋利避害的天性,是让人回到动物,让文明回归野蛮。第二个问题,实际上不过是第一个问题的必然衍生。
在经过这样的反思之后,大家决定努力尝试一些新的方法,专注于通过愿景来团结所有人的力量,共同建设一个更好的班级。
可是很快发现,这样的发展路径看起来一定是好多了的,但是在实际实行上出现了新的困局:我们只能鼓励大家更多参与班级自治,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保障。最后通常的结果就会变成两种:要不然大家纠结半天都找不到愿意承担的人,整个班级自治陷入极度的低效。要不然本来应该至于自愿原则的参与变成了一种道德大棒的要挟,失去了其初衷。
此时我们才注意到,制度的保障是不可不有的,只不过首先不能只有制度,其次要设计能够发展人的制度。
所以大家之后做了一些改革,在鼓励自愿和承担和促进性发展的同时也设置了底线的备用情况。虽然我们的制度还远没有在这个方面达到比较好,但是至少我们有了一种更清晰的发展方向。